拾取贴装机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通过 PCB 复制、PCB 定位点定位、元件吸附、镜头识别材料倾斜度等基本步骤来实现元件贴装。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贴片机按速度可分为中低速贴片机、高速贴片机和超高速贴片机。首先,我们将介绍拾放设备的速度和精度背后的机理。
首先,让‘我们将讨论中低速贴片机。中低速贴片机的理论贴片速度低于 30,000 CPH。中速拾放设备通常简称为中速拾放设备,也称为中档拾放设备。中速贴片机大多采用拱形框架结构,设计相对简单,贴片精度较低。它们的占地面积较小,对环境的要求也较低。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优先考虑节约成本,以满足一般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和一般工商业电子设备制造的需求,在贴装能力和成本效益之间取得平衡。基于以上原因,中速 SMT 贴片机广泛应用于中小型电子制造加工企业、研发设计中心,以及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特点的企业。具体来说,在表面贴装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贴片速度超过 14,000 CPH 的 SMT 机器可称为高速 SMT 机器。

随着表面贴装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SMT 机器的速度和精度不断提高,高速 SMT 机器的划分标准也随之提高。目前,中速贴片机的理论速度已得到广泛认可。有些贴片机主要用于安装大型元件、高精度元件和不规则形状元件,但也能安装小型芯片元件。这些机床在功能上被归类为多功能拾放机床,但由于其理论速度在 3,000 至 20,000 CPH 之间,因此根据速度分类,它们也被归类为中速拾放机床。
第二,让‘我们将讨论高速贴片机。高速贴片机的理论贴装速度为每小时 30,000 至 60,000 CPH。高速贴片机主要用于贴装小型表面贴装元件和小型集成元件。有些高速贴片机还能贴装小型球栅阵列(BGA)元件。除常用的转塔结构外,高速贴片机的结构通常采用复合结构。在设计上,高速贴片机优先考虑贴装速度和稳定性,在实现高速贴装的同时保持微型表面贴装元件所需的精度。高速贴片机广泛应用于大型电子制造企业和一些专业的原始设备制造企业。与中速贴片机类似,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速贴片机的速度也大幅提高,速度从 14,000 CPH 提高到近 60,000 CPH。拾取贴装机的设计也从主要关注速度发展到强调高贴装精度、高可靠性、多功能性、易操作性和易维护性,以及快速切换产品的能力。

第三,让‘现在,人们开始使用超高速贴片机。超高速贴片机的理论贴片速度超过 60,000 CPH。例如,Nectec NT-T5 实现了 84,000 CPH 的超高速贴装速度。超高速贴片机是高速贴片机的高级版本,速度更高。除了贴装小型表面贴装元件和小型集成电路外,某些机型还能处理球栅阵列 (BGA) 元件。此外,一些超高速贴片机还配备了高精度多功能贴装头,使其成为既能高速贴装小型元件,又能贴装大型、高精度和不规则形状元件的高速多功能贴片机。超高速拾放设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复合结构和大型平行结构。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贴片机的精度。贴片机精度有两个定义:定位精度和重复精度。从本质上讲,贴片机精度是指 X 轴和 Y 轴导航运动的机械精度以及 Z 轴的旋转精度。它可以用定位精度、重复精度和分辨率来表征。首先是定位精度,定位精度是指待贴装元件的实际位置与贴装文件中设定的元件位置之间的偏差。例如,如果贴片机将元件放置在坐标(0,0)处,那么定位精度就是实际放置值与该点坐标之间的偏差。那么,重复性就是当元件贴装机器的坐标值为(0,0),并在该点上进行多次贴装时,每次贴装之间的偏差值就是重复性。

更确切地说,每个运动系统的 X 轴导航、Y 轴导航和 p 值都有各自的重复性值。这些值的综合结果反映了贴片机的贴片精度。因此,贴片机的贴片精度通常由其重复性来表征。最后,分辨率是 R 轴旋转分辨率。当贴片头接收到脉冲指令信号时,贴片头的 R 轴只能旋转一定的角度。R 轴每转一圈所旋转的度数称为 R 轴旋转分辨率。实际生产中的贴装精度是指器件引脚与相应焊盘之间的偏差。